close

內容來自YA台南玉井農地貸款HOO新聞

《莞語專欄》「腸」盡美好人生滋味

王先生腸胃不好到醫院檢查。醫生問:「你的腸胃有什麼毛病?」王先生痛苦的說:「我吃黃瓜拉黃瓜,吃西瓜拉西瓜,吃南瓜拉南瓜,總之吃什麼拉什麼。」醫生眉頭緊鎖,思考了一會,說:「那你只有吃屎了!」

民以食為天,但臨床上確實有病患深受腸胃疾病所苦,無法像正常人一樣飲食。發炎性腸道疾病(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,IBD)是一種慢性、反覆發作性的疾病,主要分為潰瘍性結腸炎(Ul-cerative colitis,UC)與克隆氏症(Crohn's disease,CD),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,可能是腸道細菌或病毒感染,以及飲食、抽菸、身心壓力等環境因素作用於具有遺傳因子的好發族群,使腸道免疫反應亢進引起黏膜損傷,反覆發炎的慢性病變。

IBD的臨床表現變化多端,可能是腹瀉、腹痛、血便,甚至伴有發燒及食慾不振等現象。患者因攝入不足、腸道吸收障礙、能量消耗增加而導致營養不良。目前IBD發病率在我國乃至亞洲地區呈增高趨勢,治療方法主要以二順位房屋信貸任何問題免費諮詢內科治療為主,包含支持性治療與藥物治療。治療目的在於抑制急性發炎,降低發炎造成的腸道破壞。急性期時,多半需要使用高劑量藥物;至於緩解期時,則以最小劑量維持病症穩定,以減少及避免藥物副作用。對於病情嚴重之病患,會進一步施以手術治療,依患者術後狀況予以靜脈營養補充。

過去IBD藥物治療選擇包括抗發炎和免疫調節藥物。近年來隨著對IBD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,許多全新生物製劑開始應用於臨床。今年5月中旬於美國舉行的消化道疾病學會,與會學者報告三大類IBD新藥研究的進展:MEDI2070(MedImmune)是新型的人類單株抗體,選擇性作用在IL-23的亞基p19而抑制IL-23的發炎活性。其第二期臨床試驗顯示,先前接受「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」治療失敗的CD患者,經過此藥治療8周後,疾病緩解率顯著提高。

PF-00547659亦為單株抗體,可特異性阻斷腸道內皮細胞的黏附分子MAdCAM。其第二期臨床試驗(TURANDOT)顯示,經過此藥治療12周後,UC患者的疾病嚴重度顯著降低。

RPC1063(Ozanimod)是一種新型口服、選擇性鞘氨醇1磷酸受體(sphingo-sine-1-phosphatereceptor,S1P1R)抑制劑,開發用於自體免疫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,而針對CD的第二期臨床試驗(TOUCHSTONE)亦顯示,接受此藥治療8周的患者,藥物反應率與疾病緩解率皆顯著高於控制組。

這些足以改變目前治療常規的新藥,後續發展方向為:測試藥效能長期持久而不須持續用藥,以及監測用藥的病患是否增加各種感染及癌症的風險。若能證實新藥比現有療法更有機會提供病人良好療效與生活品質,IBD的患者將能控制病情,「腸」盡多彩多姿的人生滋味。(雨辰)


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莞語專欄-腸-盡美好人生滋味-160000405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terscl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